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23-01-06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振兴区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多轮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剧等超预期困难挑战,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影响,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社会实现“难中有为、干中有成、稳中有进”。

这一年,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以赴战疫情、守阵地,强基础、抓服务,为丹东疫情防控贡献了“振兴力量”。

振兴区作为丹东市的主城区,人口密度大、社会流动性强、经济活跃度高,同时也是全省唯一陆地边境口岸城市,在疫情防控中“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任务格外艰巨。面对突如其来、复杂多变的抵边疫情,全区上下勠力同心、众志成城,在区防指的统一指挥下,坚决贯彻国家和省市决策部署要求,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反弹和疫情零外溢的底线。

一是竭尽全力强化疫情处置。建立完善平战结合的指挥体系和作战体系,在应急状态下,广大机关干部、医护人员、公安民辅警,以及社区工作者、网格员、民兵和志愿者,不畏艰难、日夜奋战,持之以恒投入疫情歼灭战。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积极推动复商复市、复工复产。

二是用心用情做好服务保障。建立五级保供体系,免费向全区18万户家庭提供价值900万元端午节大礼包,向中、高风险区域居民和特殊群体发放米面油包8.9万份,蔬菜包23.4万份。针对全区独居空巢老人、孕产妇、低保、特困等特殊群体开展关爱行动,帮助购药4万余次,接送就医2500余次,群众生活物资、就医用药需求得到有效保障。

三是千方百计夯实基础力量。进一步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对部分社区进行优化调整,新增社区4个。分两批招录148名社区工作者,在全市率先达到“每万人配备18名社区工作人员”的标准。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入新址,建成2个PCR实验室,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这一年,我们坚持逆势求进、精准施策,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促消费、保主体,经济发展呈现稳步恢复态势。

一是经济运行企稳回升。针对上半年经济运行大幅下滑的态势,我们紧盯全年目标,落实纾困政策,扩投资、促消费,主要经济指标自7月份开始逐月收窄降幅。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26.5亿元,同比增长0.5%;固定资产投资26.6亿元,增幅较上半年收窄19.7个百分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亿元,增幅较上半年收窄7.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亿元,增幅较上半年收窄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5亿元,增幅较上半年收窄20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总额9.2亿元,同比增长20%。

二是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克服疫情影响,实行“线上洽谈+线下对接”模式,开展招商活动30次。参加京津冀、长三角主题招商活动,走访对接企业9家,签约浙商产业园、红色旅游基地等9个项目,盛光汽配、佳宏服饰等4个项目落地建设,实现内资进资42亿元,同比增长11.4%。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28个,超额完成预期目标任务。实施金鼎压缩机等7个工业类项目和城市燃气管网更新改造等8个基础设施类项目,在全区重点项目中占比超过50%。完成技改投资2.5亿元,增长147.5%,占工业固投50.2%。争取上级各类资金5.6亿元,同比增长16.4%,创历史新高,首次获批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6500万元。

三是发展动能不断壮大。创新主体加速培育,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户,同比增长60%;新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31户,同比增长94%。富田精工等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光水水务、欣时代生物分别实现“小升规”“规升巨”。创新能力加速提升,新增发明专利168项,明珠树脂“催化精馏技术”项目获省级科学技术一等奖,成为全市首次获此殊荣的工业企业。2项企业关键技术获“揭榜挂帅”科技计划(重大)项目支持,2个项目被确定为省级技术创新重点项目,欣时代生物被认定为省新型研发机构。创新人才加速集聚,成功引进2个“带土移植”团队,凝聚高层次科技人才30人,带动从事科研人员380人。企业研发经费投入逐年提升,科技合同成交额年增长10%,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四是发展活力得到释放。高质量完成乡镇(街道)权责清单编制工作,305个区直事业编制划转至镇街。101个高频便民服务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工程建设类项目审批时间从79个工作日压缩到60个工作日以内,439项公共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扎实做好省委营商环境专项巡视反馈问题整改,13个重点问题得到解决。深入开展助企纾困活动,建立“一企一专班”包保机制,走访企业635家,梳理解决各类问题422个,化解园区3家“办证难”问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月份全部实现复工复产为市场主体向上争取资金2000万元,协调银行融资3000万元,为制造业企业缓税4100万元,为各类企业退税1.83亿元。投入106万元政府引导资金,开展“约惠振兴·同城欢享”“油惠振兴·畅行盛夏”等汽车、石油促销活动,拉动消费2.2亿元。

这一年,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全力以赴补短板、强弱项,防风险、除隐患,社会大局保持安全稳定。

一是城乡面貌得到提升。实施城市更新工程,维修升级给排水、燃气、供暖管网113公里,改造完成45个老旧小区,惠及群众2万余户。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维修街巷路16条,铺设沥青路面7.14万平方米、步道砖5.17万平方米,种植绿植5.19万平方米。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开展城市管理7个专项行动,拆除违建705处,整治店外经营等各类市容乱象8000余处,修复沿街墙体、建筑立面4.4万平方米。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万达广场周边“三横三纵”道路纳入市政道路管理,丹东剧院平房区启动改造,二街早市实现退路进厅。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维修改造东小线、集全线等道路26.4公里,汤池镇污水处理厂进入试运营。生态环境显著提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8.5%。

二是民生福祉日益增进。用心用力办好10件民生实事,财政支出中民生投入占比93%,比2021年提高4.3个百分点。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新增就业4104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38人。统筹发放各类救助资金4024万元,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优抚对象优待抚恤政策,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2%和8%。启动红房小学扩建工程,完成二纬路小学、福民小学教学楼改造以及安民中心小学、汤池中心小学等4所农村学校校舍改造。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2000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7%。率先在全市开展0-6岁儿童眼保健建档工作,完成14家高标准村卫生室创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点项目指标考核位列三区首位。区文化馆完成升级改造。25个新老台账“办证难”项目全部完成初始登记,万达、民生佳园等5家回迁“转移登记难”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化解。

三是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率先在全市实现区、镇街、社区(村)三级法律顾问全覆盖,江海司法所获省级基层平安示范单位称号。发挥评理说事点和基层调委会作用,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928件。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刑事、治安案件数量分别下降28.1%和55.6%,是全市唯一无命案发生的县区。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年未发生较大安全生产事故。充分发挥党政军警民强边固防优势,在全市率先实现趸船下水,初步构建起水上堵控、码头防控、陆地执勤、视频巡察四道防线,完成渔船“木改钢”整治任务,边海防和海上渔业生产秩序安全稳定。扎实开展“万件化访行动”,圆满完成全国“两会”和党的二十大维稳安保工作。

各位代表!回顾2022年,我们深深体会到,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惟其艰难,更显勇毅。振兴人民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号召,识大体顾大局、舍小家为大家,为战胜多轮疫情作出了重要贡献,充分印证了振兴是英雄的振兴,振兴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付出艰辛努力的所有抗疫人员,向默默奉献的每一位平凡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回顾2022年,我们切实感受到,成绩来之不易,凝聚了全区上下各个方面的智慧、力量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代表、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驻区中省市直单位、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医务工作者、基层工作人员,向所有关心支持振兴发展的各界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回顾2022年,我们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结构不优,工业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体量偏小,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城市治理水平不高,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还有差距,基层医疗保障和救治能力亟需提升;部分市场主体受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冲击影响较大,生产经营面临困难;部分干部面对复杂形势、繁重任务,担当精神还有待提高,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一项一项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主要工作

明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履行好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政治责任,着力补齐“四个短板”,扎实做好“六项重点工作”,全面落实市委“五个有力支撑”要求,做强园区经济、做优现代服务产业,打造改革、创新、开放动力引擎,致力生态质量、基层治理、民生福祉改善提升,努力走出一条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相结合的振兴发展之路。

明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7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项目为王,不断扩大有效投入,着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引擎

一是高质量招引项目。坚持内生外引并重,强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精准对接头部企业,努力在招大引强、招新引高上实现新突破,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个,签约项目8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谋划储备项目50个以上,着力构建“接续有力、梯次明显、结构优化”的项目储备格局。

二是高效率推进项目。坚持“项目为王、投资至上、落地为大”的理念,抓实“红绿灯”动态管理等五大机制,锁定项目开工、竣工、达产等关键环节,全年实施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33个。重点推动汤池污水处理、半山悦景等项目一季度实现开工,力促园区基础设施一期、林江木业等一批复工项目快建设,加快推动金鼎压缩机、盛光汽配等项目达产见效,确保城市燃气管道和设施更新改造工程等上级资金项目按时完成。进一步落实重点项目定期督查、排名通报等制度,切实把干部的精力集中到抓项目上来,形成你追我赶、争先创优抓项目的生动局面。

三是高标准保障项目。积极做好中央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项目申报工作,超前做好项目选址、用地预审、环评、可研批复等工作,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资金支持范围。加快推进表厂沟、蔬菜二库和丹东剧院地块征收工作,力争全年盘活存量建设用地200亩。精心组织“金融助振兴”系列活动,深入开展“政银企”对接,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二)坚持工业强区,做实做优实体经济,着力打造现代产业新优势

一是着力推动产业升级。赋能“老字号”破茧成蝶,做精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和特色消费品业,支持欣时代生物通过“生产+网络”销售模式,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确保增桓服饰、金鼎压缩机实现“小升规”。加速“原字号”深度开发,以明珠树脂、安邦涂料等企业为核心,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加快推进康复制药、化工研究所项目改造投产,企业实现“规升巨”。扶持“新字号”茁壮成长,加快电子信息、精密制造产业园建设,重点打造以阿尔卑斯电子、富田精工等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配套、产业链协同发展的电子元器件产业集群。

二是着力强化科技支撑。提升“两化”水平,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全年实现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互联网改造,工业技改投资占比增长5个百分点。围绕提高“三率”,推进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和“专精特新”培育计划,新增2户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全面落实“鸭绿江英才计划”,深入实施“带土移植”工程,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建立产学研联盟2个,技术合同交易额增长10%以上。

三是着力增强园区活力。科学推进规划布局,着力构建“一园四区、一区一业、结构协调、多元发展”产业空间格局,不断提升园区承载力、贡献率。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一期、污水处理厂二期等工程,重点抓好精密制造产业园标准化厂房、园区5G基站和物联网应用平台建设,力争丹一路、西一街等13条道路建成通车。推进“管委会+公司”管理运营体制,加快组建一支功能齐全、各司其职的专业化团队,完善干部人事、薪酬制度等改革办法。

(三)坚持提质增效,统筹线上线下资源,着力释放消费市场新活力

一是振兴实体商贸。分发挥主城区要素集聚优势,依托万达广场、汇侨国际、天赐未来城、新农利合等商贸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带动周边商业集聚发展,精心打造高端时尚、中央文旅商贸休闲和现代贸易物流3大商圈。持续抓好七经街、朝韩风情街等基础设施改造和智慧街区建设,稳步实施玫瑰广场至月亮岛一线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加快安东老街大街区项目建设,推进文化、旅游、商业等资源深入融合,全力争创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二是培育消费热点。加快培育数字消费,大力发展直播带货、线上团购等新模式,扩大大宗商品消费。聚焦“五夜”业态,逐步配套完善城市夜间消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面整合商圈、商业综合体、夜市街区及商家。全力推进红色旅游基地项目建设,整合汤池、浪头、江海、花园北部山区等旅游资源,积极做好“旅游+”,打造“微度假”,抢占丹东近郊旅游消费市场。

三是优化消费环境。大力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着力构建消费维权多元共治新格局。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让居民感受到家门口的“小幸福”。继续加大政府促消费专项资金投入,引导企业抢抓节庆等消费旺季,开展线上线下主题促消费活动,营造消费氛围,激发消费热情。

(四)坚持改革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建设开发开放新高地

一是突出改革蓄能。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城市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深化财税制度改革,确保财政资金规范、安全、高效运行。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探索“农业+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培植优势特色乡村产业,深入挖掘村集体资产的综合价值。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健全适应乡村特点、优质高效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

二是突出服务聚能。全面落实退税减税降费等各项政策措施,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平稳健康发展。持续推进“一企一策”纾困解难,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化“身边办、就近办”,再建56个基层“一站式便民服务站”。巩固营商环境专项巡视反馈问题整改成果,发挥12345综合服务平台等诉求渠道作用,完善投诉快速办理机制,及时查处曝光破坏营商环境案例,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三是突出开放赋能。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借力“黄海翼”开放,支持外贸企业转型发展,扩大进出口额,力争全年外贸出口额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70万美元。深化与扬州全方位对口合作,重点在电子信息、精密制造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力争扬州(高邮)产业园早日签约落地。

(五)坚持城乡融合,聚力提升品质内涵,着力彰显中心城区新魅力

一是建设更有品味的美丽城区。扎实开展城市更新行动,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继续实施建筑物外立面维修升级,新增城市绿化面积1万平方米。按照“三同步”原则,以“党建引领、社区服务、居民自治”模式破解弃管小区服务难题。结合文明城市创建,突出抓好农贸市场、背街小巷、城郊结合部等区域整治和户外广告、店外经营、私搭乱建等专项整治,推动车辆入位、垃圾进站、摊位归市。注重文化植入,规划一批重要节点的雕塑小品、文化长廊,打造一批群众喜爱的特色网红打卡地,实现城市颜值与品质双提升。

二是建设更富活力的魅力乡村。全力抓好农村垃圾污水治理,积极推进“厕所革命”,不断提升村容村貌,接梨树村、汤池村要争创省级美丽宜居村。持续推进“四好农村公路”建设,完成东小线、富二线等农村公路维修改造工程。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城乡间商品双向流动,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三是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态家园。大力抓好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确保高标准、高质量按期完成各项整改任务。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实施区镇村三级联防管控秸秆焚烧。落实河长制,强化花园河、五道河、白房河振兴区段监管,完成28个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深入开展固体废物排查整治。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引导居民低碳消费、绿色出行。

(六)坚持共建共享,切实办好惠民实事,着力回应人民群众新期盼

一是完善民生保障。继续办好10件民生实事。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惠民政策,开展援企稳岗“护航行动”,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新增就业岗位10%以上。稳步提高城乡低保、临时救助等标准,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全面落实市“一老一小”解决方案,完善社区配建托育服务设施,促进多种养老服务形态融合发展。做好双拥共建工作。

二是优化服务供给。持续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完成红房小学扩建工程,启用六纬路小学分校,推进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争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区。深入推动“双减”工作落实,进一步提高课后服务、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水平。加快推进振兴区医院专科和驻边乡镇医疗中心(浪头医院)项目建设,筑牢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网底,提升区域综合救治能力。

三是强化文明支撑。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送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服务活动。抓好全民健身运动,增设一批小区、社区体育设施,新建村(居)全民健身路径点5个,全年举办各类健身活动100场以上。

(七)坚持底线思维,夯实社会治理基础,着力构建安全发展新格局

一是守牢安全红线。因时因势持续调整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有效开展防控工作。聚焦危化品、城镇燃气、渔业船舶、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坚决防止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健全完善政府债务“借用还”和隐性债务“防化管”体系,稳妥化解和释放债务风险。

二是把牢稳定底线。进一步完善党政军警民强边固防机制,加快物理阻拦设施建设,深入开展水上联合执法,切实维护边境一线安全稳定。深化“雪亮工程”建设,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养老诈骗、电信诈骗、涉黑涉恶等违法犯罪行为,确保政治更安全、社会更安定、人民更安宁。

三是筑牢治理防线。有序推进社区规模优化调整,实现资源配置与管理服务相匹配。细化网格员职责清单,严格考核管理,实现有进有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持续开展社会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化解,切实把问题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政贵在行,事成于实。我们将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提能力、转作风,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是锻造忠诚可靠的政治品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结合起来,养成在吃透党中央精神前提下开展工作的习惯,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忠诚。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方面各环节,确保党中央、省市和区委决策部署得到最有力、最有效的落实。

二是秉持依法行政的工作理念。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强化法治思维,落实重大决策前向党委和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制度,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严格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区人大、区政协监督,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高质量办好各类建议、提案。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加强政府诚信建设。

三是弘扬敢字当头的务实作风。加强能力建设,不为不行找理由,只为能行想办法,使更多干部成为化解难题、服务群众、防范风险的行家里手。倡导“敢”字精神,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在各项工作中当先锋、打头阵,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成为常态。

四是营造从严治政的政治生态。坚决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自觉接受监察监督,强化审计监督。特别是身处重要岗位的干部要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坚持过紧日子思想,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再压缩10%,力争把有限的资源和财力用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上。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逐梦之路无坦途、破浪前行须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实干担当,奋力开创振兴发展新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振兴力量!

注释:

1.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2.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3.五级保供体系:区、镇街、社区(村)、小区(组)、楼宇保供体系

4.专精特新:是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缩写。其中,专指专业化与专项技术,企业专注并深耕于产业链中某个环节或某个产品;精指精细化,企业精细化生产、精细化管理和精细化服务;特指产品或服务的独特性与特色化,产品或服务具有行业或区域的独特性、独有性、独家生产的特点;新指自主创新与模式创新。企业满足其中任意一项,即可申报专精特新。

5.揭榜挂帅:也被称为科技悬赏制,是一种以科研成果来兑现的科研经费投入体制,由政府组织面向全社会开放征集科技创新成果的一种非周期性科研资助安排。即“把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张出榜来,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把项目交给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手中,具有不论资质、不设门槛、选贤举能、惟求实效的特征。

6.带土移植:一般是指将域外高端人才连同其团队、项目、技术等整体打包,来我区域开展技术攻关或创办企业。

7.两项补贴:指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

8.五大安全: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

9.四个短板:体制机制短板、经济结构短板、开放合作短板、思想观念短板。

10.六项重点工作: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科学统筹精准施策,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更好支持生态建设和粮食生产,巩固提升绿色发展优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更加关注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让人民群众共享东北振兴成果。

11.五个有力支撑: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提供有力支撑;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12.“红绿灯”动态管理等五大机制:项目工作领导小组、项目推进专班、重大项目“红绿灯”管理、项目管家、人才保障五大机制。

13.两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14.三率:头部企业配套率、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科技型企业增长率。

15.“上云用数赋智”行动:通过构建“政府引导—平台赋能—龙头引领—协会服务—机构支撑”的联合推进机制,带动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上云”重点是推行普惠性云服务支持政策,“用数”重点是更深层次推进大数据融合应用,“赋智”重点是支持企业智能化改造。“上云用数赋智”行动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能力扶持、普惠服务、生态构建,有助于解决企业数字化转型中“不会转”“没钱转”“不敢转”等问题,降低转型门槛。

16.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赋能中小企业,助力中小企业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可持续发展。重点包括:一是推广“行程卡”“健康码”等新应用,以及线上办公、远程协作等解决方案,使企业尽快恢复经营管理功能,实现管理和运营数字化。二是加快发展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等新模式,培育壮大共享制造、个性化定制等服务型制造新业态,提升上云用云水平。三是搭建供应链、产融对接等数字化平台,帮助中小企业打通供应链,对接融资资源。四是推动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实现精益生产、敏捷制造、精细管理和智能决策。五是强化网络、计算和安全等数字资源服务支撑,加强数据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 

17.五夜:夜购、夜味、夜宿、夜玩、夜赏。

18.三同步:同步拆围、同步封闭、同步成立业主委员会。

19.一老一小:一老指60岁以上老年人;一小指三岁以下婴幼儿。

20.双减: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21.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信息来源:
Baidu
map